在全国上下关注“第十四届冬奥会”的热烈氛围中,各地冰雪嘉年华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一尘不染的洁白雪场上,滑雪爱好者身手敏捷、纵情驰骋;晶莹剔透的冰面上,滑冰爱好者身手矫健、风姿绰约……了解冰雪、体验冰雪、爱上冰雪。这个冬天,以冰雪为媒,各地开窗献景、开门迎客,不断赋予冰雪旅游新内涵,开拓冰雪产业新视野,树立冰雪运动新标杆,带动中国经济焕发勃勃生机、强劲发展势头。
2023-2024年雪季是后冬奥会时期第一个完整雪季,“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不断巩固,冰雪“冷”资源正释放澎湃“热”动能。
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全民健身注入旺盛活力
外面很冷,里面却很热情。
1月14日下午,在“第十四届冬奥会”主会场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速度滑冰馆,“第十四届冬奥会”速度滑冰公开组进入最后一天的争夺。在激烈的角逐中,内蒙古选手韩梅夺得女子5000米金牌,这也是她在“第十四届冬奥会”上斩获的第三枚金牌。
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全力以赴,彰显着对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追求;赛场外,滑雪爱好者热情高涨,冰雪运动正从竞技体育“飞”进大众生活。
呼和浩特马鬃山滑雪场自2023年11月18日开业以来,吸引了大批滑雪爱好者,日均接待游客最高达到8600人次。马鬃山滑雪场还开通了呼和浩特东至北京北站之间的“滑雪专线”,打造了市区至滑雪场的“马鬃山滑雪专线”和“滑雪巴士”,方便区内外游客前往滑雪场。
连日来,乌兰察布市滑冰场热闹非凡,冰迷们一边滑冰,一边享受着丝滑的冰面。该滑冰场是乌兰察布市首座室内滑冰场,于2023年10月投入使用,场内冰面面积1125平方米,可进行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冰上运动,目前已成为当地滑冰爱好者的周末休闲场所。
“室内滑冰场的建设解决了我们‘在哪里滑冰’、‘安全滑冰’的问题,这里的冰质很好,场地周围的防护措施也很到位。”乌兰察布市市民田耀武自滑冰场开放以来,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如今,中国的“冰雪运动”已不再局限于北方,而是实现了全国覆盖、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在“十四冬”冰场、滑雪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全国各地的滑冰场、滑雪场继续人头攒动。
“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从愿景变成现实,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
青少年是给冰雪运动注入新活力、推动全民健身的主力军。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第五小学白雪皑皑的操场上,小足球运动员们在雪地上竞速、追逐,享受着雪地足球的乐趣。
呼伦贝尔市作为“第十四届冬奥会”主赛区,在北京冬奥会和“第十四届冬奥会”筹办带动的冰雪热潮中,青少年冰雪运动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积极推进速度滑冰、滑雪、冰球等项目发展。在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等全市冰雪运动基础较好的五旗市8所普通高中,均启动了冰雪运动项目招生计划,储备后备人才。
为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内蒙古积极推进“百万青少年冰雪行”“冰雪进校园”计划,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推广滑冰、滑雪课程。目前,冰雪运动已走进内蒙古300多所学校,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超过20万人。
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群众性冰雪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呼和浩特是“十四冬”群众比赛的举办地。1月13日至14日,“十四冬”群众比赛在东河冰场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石油体育协会的41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东河冰场建在一系列住宅楼内,人们在观赛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冰雪娱乐项目。这是全国冬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根据比赛规程,群众比赛每个项目,每队必须有一名8至14岁的运动员和一名50至60岁的运动员参赛。“十四冬”群众比赛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介绍,设立群众性赛事,是为了进一步打造贴近群众的赛事,让群众共享高标准比赛场地,未来比赛场地还将向群众开放,真正把冰雪运动带到群众当中,践行“全运惠民”理念。
抓住后奥运机遇,借助“第十四届冬奥会”契机,推动冰雪运动在民众中普及,丰富全民健身内容。如今,冰雪运动正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重要方式,为全民健身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冰雪旅游日益流行
4亿人冰雪出行 展现多彩文旅产业蓬勃生机
今年冬季,冰雪旅游成为我国前所未有的热门话题。
同程旅游数据显示,元旦假期首日,国内冰雪旅游热度环比增长194%,冰雪运动、冰雪景观、冰雪主题文旅活动是冰雪旅游的主要享受方式。
借力举办“第十四届冬奥会”之机,内蒙古各地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竞相推出特色冰雪运动项目和冰雪旅游项目,冰雪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呼和浩特,2024第三届呼和浩特欢乐冰雪节热火朝天,在27万平方米的欢乐冰雪乐园里,雪地坦克、冰龙舟、冰上陀螺、雪地碰碰球、冰壶、冰球等20多个娱乐项目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海拉尔冬季英雄大会、首届额尔古纳中俄界河冰钓、第十届根河市寒极冰雪季等一系列冰雪文化旅游活动点燃了冬日激情。
在赤峰市,以梅岭沟滑雪场、道古南山滑雪场、城中雪村等为支撑点,结合达里湖冬渔文化、三大温泉、玉石文化、草原民俗等特色资源,深化冰雪+文化+民俗+旅游+体育融合发展。
…
内蒙古拥有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景观,降雪后形成森林雪景、沙漠雪景、百里雾凇、冰封的河流湖泊……
今年冬季,白雪皑皑、枝头繁花的内蒙古成为冰雪观赏热门目的地。据携程旅游大数据,内蒙古2024年元旦假期,出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15%。
为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升级,内蒙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冬季旅游专列、包机、自驾游团队给予奖励补贴。同时,启动“内蒙古冬游盲盒探索季”活动,向全国派发价值500万元的冬季旅游盲盒。此外,还出台了加快跨境旅游发展、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的10条措施。
利用“冰雪品牌”带动“旅游热”,冰雪消费释放“热”活力,激发新动能。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1月5日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2023-2024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游客人数将实现25%-30%的增速,2023-2024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游客人数有望首次突破4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冰雪旅游不断做强做大,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冰雪产业热情高涨
万亿级“冰雪+”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利用冷资源撬动“热经济”,冰雪也是一座金矿。
2023年12月14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能源汽车寒区冰雪装备测试体验正式启动,来自高合、小鹏、蔚来、比亚迪、领克等汽车厂商的60余辆新能源汽车参与试驾。
在茫茫雪场中,车手驾驶新能源汽车进行直线加速、紧急制动、蛇形行驶、转向、高速过弯等测试,极限考验新能源汽车在高寒环境下的制动、电池、轮胎、减震、防侧倾等性能。
海拉尔区以“十四冬”为契机,举办新能源汽车寒地试乘试驾活动,挖掘冰雪资源,发挥冰雪优势,延伸冰雪链条,释放冰雪红利。
“第十四届冬奥会”是北京冬奥会后举办的首个全国性大型冬季体育盛会,给呼伦贝尔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冰雪体育盛会,更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立足寒冷气候环境和丰富冰雪资源优势,把寒冷资源变成“火爆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飞机抗寒测试、汽车抗寒测试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正在呼伦贝尔深入突破。
如今,呼伦贝尔市已形成以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为重点的汽车耐寒检测产业布局,国内冬季汽车检测市场份额达到40%左右。
2022-2023测试季,呼伦贝尔市共接待测试车辆企业291家,共测试车辆2419辆,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带动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31亿元。
呼伦贝尔市委委员、副市长胡兆民表示,当地正谋划推进“冰雪+体育+赛事+旅游+文化”等业态和项目,进一步加速冰雪资源变现和价值转化,推动呼伦贝尔成为国际冰雪运动之都、时尚冰雪旅游目的地、寒地冰雪经济发展高地。
作为冰雪产业链中的一环,随着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日益普及,冰雪装备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无限延伸。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冰雪装备产业园建设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海拉尔区冰雪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牙克石市汽车高寒测试产业实现升级……积极构建以“冰雪运动休闲、冰雪文化旅游、工业品耐寒检测、冰雪装备制造、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寒区冰雪产业博览会”为核心的冰雪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内蒙古正着力发力“冷”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
一张滑雪票指向一个消费市场,一套冰球装备蕴含着一条产业链,一座冰雪小镇体现一种发展模式。
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中国冰雪运动在“南拓西进东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全国覆盖、四季运营。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冰雪场馆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以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冰雪体育旅游为带动,以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
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冰雪运动产值预计将达到89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占中国体育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正跳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搏,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在多个领域的澎湃动能和活力。(记者李霞 康丽娜 李玉卓 张慧玲 李新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gold.cn/html/tiyuwenda/10664.html